【江城非遗】方寸之间见真章_优游彩票网_优游彩票ub8官网登录_优游彩票网
EN
操作说明

操作说明

【江城非遗】方寸之间见真章

时间: 2024-02-24 18:21:01    作者: 优游彩票ub8登录

  印章是我国古老文化的符号,《周礼》中就有“货贿用玺节”的记载,这是印章在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记录。“玺”是印章最早的名称,秦以后,只有皇帝的印才称之为“玺”,臣民则称之为“印”。印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面,它通过线条、字的结体来表现相似于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是情感的表达。东汉以前,纸张还未出现,公私文都是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用绳捆缚,然后在绳的交叉处用潮湿的黏土贴牢,再在黏土上盖上印章,作为验收信件的质证,这是当时印章的主要用途,同时也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明清以后,印章又作为书画的组成部分为书画增色。

  “老左印章”是阳江市区用传统手工技艺雕刻印章的“老字号”,有11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段百年四代人的家族篆刻史。

  “老左印章”始于1912年,创始人名叫左士良。左士良几岁时跟舅舅学做木工和雕刻花板,1903年在阳江南恩路的一新花版铺做学徒,长年累月的雕刻生涯,使他慢慢的变成为阳江小有名气的雕刻师傅。以前阳江人逢年过节打“粉酥”常用的模印、寺庙横梁的精致花纹和龙雕都来自他的手艺。1912年,他自立门户,手工雕刻“粉酥印”和印章用于谋生。

  这门手艺也像“传家宝”一样,传给了他的子孙后辈。左士良的儿子左文容子承父业,成为“老左印章”的第二代传人。左文容虽没读过书,却通晓5种书体中最难的篆书,且最擅长篆书中的石鼓文。左文容平时刻章不需用纸写字样,手起刀落间约5 分钟,一个印章就刻好了。左文容的三个儿子耳濡目染,跟着父亲学刻章。50多岁的小儿子左章色,已刻印近40年,年轻时就练就了一手刀随心走的雕刻技艺。“老左印章”手工雕刻技艺的传承,通过父教子,子再教子,或者兄教弟、夫教妻,将雕刻技艺口传心授、真实的操作,使“老左印章”传统手工雕刻技艺,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手工雕刻印章,方寸之间见手艺功夫。除了掌握刻刀的技法,还要掌握正、草、隶、篆等各种字体的书写,还可以熟练地反写。“老左印章”是百年传承的“老字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每一代传人,都经过刻苦的技艺打磨,都有一手过硬的雕刻本领。“老左印章”所刻的印章,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有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常有艺术家光顾“老左印章”刻章,目的是将印章用于书画题识,使书画增色,达到整体平衡的作用。“老左印章”本身的材质、印文、布局,包含了绘画、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样式,因此“老左印章”除了有艺术价值外,还是历史背景和文化艺术的特殊载体,具有收藏投资的价值。

  章雕刻技艺。目前,“老左印章”在江城区有6间连锁店,手艺传承到第四代,“老左印章”成了阳江地区雕刻印章的一张名片。

  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印章的使用率还很高,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两个私章,存钱、汇款或者领票据时,盖个印鉴作签名。当时,阳江城里尚有20多名手工雕刻印章的师傅,“老左印章”的生意也很红火,每天都有不少顾客上门求章。随时代发展,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除了公章外,个人刻章需求下降,再加上印章雕刻机、激光雕刻机等设备的出现,传统手工篆刻技艺日渐式微,江城区能够完整掌握这一民间手工技艺的人已寥寥无几。不过,一些老客户和艺术家慕名来到“老左印章”求手工印章,这也让“老左印章”的艺人看到了手工刻章依然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本土老一辈的手工刻章艺人渐渐老去,而不少年轻人又因手工刻章技艺苦累,赚钱慢而不愿学习。目前,阳江市区从事手工雕刻印章行业的也只有两三家,“老左印章”就是这里面的一家,而且是唯一能够用石材雕刻印章的一家。

  竹编,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在漫长的岁月里,不仅为老百姓编织着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承载着许多阳江人难以忘记的回忆。

  碧桥村位于市区漠阳江西河畔,古时横跨河面建有石桥一座,为青色石板构筑,日光映照、翠绿发光,因名“碧桥”。200多年前,碧桥村叶屋寨家家户户共200多人已从事竹编加工业,1928年还成立了竹器厂。后来,叶屋寨经多年雨水冲刷被冲毁,搬至现竹厂村。竹厂村世代以竹编为生,20世纪50至70年代,是其辉煌发展时期,制作的竹器供应给海陵、平冈、白沙、合山、塘坪、雅韶、岗列、城西等地。

  碧桥竹编主要以手工为主,工具最简单,一般有锯子和大刀。碧桥竹编的制作的步骤可分为竹材准备、编织、后期加工三部分。

  前期工序主要有斩竹、锯竹、破竹、开竹、去竹节、去竹眉、破篾、修竹丝等步骤。碧桥竹编编织类型依照产品实际来编织。多以一编一挑一编法制作,一般取竹篾两根,以一条上一条下的方式重复操作。主体完成后再进行后期加工,多根据产品实际进行,通常有做绞和扭耳工序。碧桥竹编的产品主要是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如蟹笠、鱼笠、抽仔、簸箕、谷箩、粪箕、鸡鸭笼、竹篮、竹椅等兼具实用性和艺术之美的竹制品。因为碧桥产竹器质量过硬,当年竹编系列新产品曾被拍照整理推广。

  碧桥竹编反映了江城区各时期的人文风情,是本土历史背景和文化的一个缩影,对研究江城区的历史、社会情况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但随时代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其他材料制品慢慢代替了传统的竹编产品,竹编商品市场严重萎缩。同时,竹编技术主要是依靠眼耳相传,缺乏系统学习教程,不少技术手法在传承中遗失,这一传统民间手工艺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

  叶任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已74岁高龄的他,额头上布满皱纹。叶任说,碧桥村的竹编工艺有两百年的历史,他从十多岁时,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这门手艺,到现在已经是从事竹编制作60多年的老匠人。

  一根竹子,要变成可用称手的器具可不容易。刮青、破竹、刮平、分层、起底、编织、锁口,经过一道道工序,一根普普通通的竹子,在匠人手中,可以变换出万千形态。其中,“破竹”是竹编制作流程与工艺的首道工序。只见叶任用竹刀将竹子按照四等分剖开,竹子变成了一根一根可用的篾丝。接下来,他搬出自己的“传家宝”剑门刀,这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他将篾丝放在剑门刀上,轻轻一拉,反顺两次,竹条多余的部分就与之分离,这样,每根竹条的宽度都是均匀的,这是保证竹篾宽度一致的秘诀。

  曾经,竹编是碧桥村最重要的产业。在当地村民、98岁老人叶昌英的记忆里,因碧桥村缺少耕种土地,整个村子都以竹编为生,所编织的箩筐、簸箕、提篮等生产工具制作精细、美观耐用,主要供应给海陵、平冈、白沙、合山等地。“漠阳江旁的竹编厂里,200多人一起做工,场面十分恢宏,连空气中都是竹制品特有的气味。”叶昌英回忆道。

  阳江各县(市、区)都有师傅会制作木杆秤,其中最为活跃的为市区太傅路。广东俗语有云:“隔夜素馨厘戥秤”,阳江太傅路的厘戥巷就是以此命名,至今厘戥巷依旧存在。

  木杆秤制作技艺在上世纪50至90年代在阳江异常吃香,好质量的木杆秤供不应求,家家户户几乎都备有一杆木秤。

  上世纪50年代,阳江设立了衡器厂,专业做磅、卖磅,后来做杆秤、卖杆秤,甚至开设培训班培养新的木杆秤技艺人。当时的阳江城里,有很多人都会制作木杆秤,众多师傅当中要数苏氏最为出名,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可以追溯到的是三代传承。苏氏制秤选料上乘、制作精良,技艺步骤主要有选料、刨杆、杆胚打磨、包铜皮、定“叨口”、安“叨子”、定盘星、刮墨线、定刻度、钻秤花、钉秤星、打磨、涂抹石灰、清洗、装秤钩、秤砣、打蜡、校秤等十多道工序。

  随着时代的变迁,更便利快捷的电子秤逐渐占领了商铺摊档。如今,来买杆秤的大多是老年人,偶尔,有鱼贩子前来购买,因为渔船上浪大潮湿,电子秤偶尔会失灵,要备一杆木杆秤。

  做木杆秤挣不了多少钱,但这些年来,苏家旭依然坚持着,没有把这门手艺给丢掉,他对做秤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这种情怀感染了他的儿子,也是木杆秤第四代传承人苏志勇。作为设计师出身的苏志勇认为,木杆秤有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周岁抓周、婚丧嫁娶、新屋乔迁……都有木杆秤的身影。他把传统的木杆秤工艺特点与阳江五金行业的刀具、茶刀相结合,借鉴杆秤文化设计出不一样的文化产品,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传播杆秤文化,助力杆秤制作技艺向前发展。

  “老左印章”是江城区用传统手工技艺雕刻印章的“老字号”,家族传承四代人,已有110多年历史,目前在市区有6间连锁店;碧桥竹编主要分布在江城区碧桥村内,已有200多年历史,碧桥竹编现多以给工厂编织周转用箩为主;上世纪50年代,阳江设立衡器厂(旧江城公社,现南恩百货),专业做磅、卖磅,后来做杆秤、卖杆秤,苏氏制秤选料上乘、制作精良,到目前为止可追溯传承了三代。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优游彩票ub8登录

优游彩票ub8登录是中国印章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是生产印章材料、印章设备、玩具印章、文具、文化用品的专业企业, 欢迎来电咨询!

版权所有:优游彩票ub8官网登录_优游彩票网 | 粤ICP备11064514号-2

优游彩票官网登陆 | 优游彩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