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博许雷:我们穿越回八十年代写信换照、交流_优游彩票网_优游彩票ub8官网登录_优游彩票网
EN
操作说明

操作说明

何博许雷:我们穿越回八十年代写信换照、交流

时间: 2024-01-20 20:48:27    作者: 优游彩票ub8登录

  七年前,因为一次机缘,何博与许雷两位本不相识的人开始了一来一往的信件交流传递。他们基于1970-1980年代的旧照片展开再创作,并通过写信交流和各自的生活点滴。这些伪造的图像、信件在之后的几次展览中,都需要以原件的形式展出。相对于展览,两位作者始终认为书才是这一个项目“活“着的意义。

  后来,何博联系到真姨书房,通过他们的讨论,使得该项目继续拓展。于是,真姨书房成为一本流行于八十年代的摄影刊物,何博、许雷二人由本刊“读者园地”板块投稿相识、结缘并借由书信交流彼此对“”的实践与探索。

  七年后的今天,他们怎么样看待这一个项目,当时的想法又是如何相互激发的?以下是我们对两位的采访。

  何博:《者:尺笺传影》缘起2016年何伊宁组织的一次群体合作试验:一个小组里不同的人两两配对,在一段时间里完成一项理论研究或者艺术实践。我记得那时就剩下许雷和我没人选,说那就我俩搭伙吧。在此之前我们彼此也不认识,聊着聊着发现都对老照片感兴趣。后来又商量说,不如就以“不认识”为基础,构建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让作品和现实结合起来。

  许雷:最初是网络上以小组形式组织的一个艺术实验,我记得当时对摄影的兴趣不想仅仅局限于用相机拍摄,就试图寻找更加“艺术”的创作和思考方式,于是就加入了这个实验小组并付诸行动。和何博合作也纯属偶然,记得最后是被安排的,但是何博是科班出身而且一直从事艺术摄影相关实践,这个创作应该是他在和我聊天的过程中发现我也感兴趣,才着重往这一个方面思考和探讨并逐步把创作思路梳理好。

  何博:围绕信件来实践,这种刻意慢下来且有揭秘特性的对话方式让我们很兴奋。我们找到的老照片是1980年代前后的。而1980年代对我而言,是一个有距离但并不太陌生的时间段:那是我父母的青年期,从我家的老照片里能够正常的看到很多他们以及我其他亲戚彼时的形象和状态。其次,我自己出生于1989年,在我的童年时期,也非间接接触过一些1980年代的书、信件和玩具。这些间接的关联变成了我在这个作品里尝试生活于1980年代的诱因。

  在一来一往的书信中,许雷非常从容且平和的行文让我感觉很棒,是那种阅读他的来信后会非常真切想要尽快回复的心态,甚至不只是为完成作品的那张迫切。另外,他文字里很多细节都太八十年代了,从遣词造句,到他对我提到的一些具体人和事的反应,我个人觉着“过于”真实,哈哈,“不像演的”。以至于很多时候我都猜测,这哥们儿平时里说话、做事就是这样吗?信里(戏里)的他在真实的他里占几成?这一些细节,读者应该能找到很多。

  那年先在成都完成了《从此没人和你说话》,下半年搬去北京后,远程跟许雷做了《者:尺笺传影》,确实是两组调子完全不同的作品。其实正是那年这一前一后的实践让我开始习惯一种“严肃-幽默-严肃-幽默”的创作节奏。这两类作品的风格都是我自己性格的一部分,而每次做完相对严肃的作品之后对轻松话题的处理,也可以让我换一换心理状态。

  许雷:我们俩都是80后,相对于比较久远的“历史”来说,这一段时间既有年代感,也没有和自身完全割离;再就是这个年代是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生活水平慢慢地提高的一个年代,作为精神生活领域的留影照也是慢慢丰富的,能获取的素材是比较多的。

  我们其实是真的在用书信来交流摄影,虽然创作过程中有微信交流,但是从不涉及信件内容。每次回信的内容也都是根据读了来信之后的真实感受所做的回应和交流。当然,毕竟是“假的”,我读到何博的来信的时候,有时会感受到他“特意”在埋一些伏笔,引导或者是引发我对摄影创作的思考或者回信(或者说创作)思路,以便更深入更顺畅的完成我们这次创作。这份专业精神让我感受很是深刻。

  何博:个人会使用的邮票是真实的,而投递单和邮戳(参差不齐的年月日、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格式)是伪造的。其他可以被觉察到的伪造痕迹还有一些照片表面存在较为规则的、周期性的划痕,信封背面潦乱的涂抹笔触等。有些是刻意为之,有些是将错就错,或者说我们在做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它是错的:)我们很希望这些“拙劣”的细节让观看者意识到这些照片和信件“有问题”。偷一句美国学者华莱士·马丁(Wallace Martin)在其著作《当代叙事学》里的观点:“‘虚构作品’是一种假装。但是,如果它的作者们坚持让人注意到这种假装,他们就不在假装了。”借此,我们想要刺破一些观看者下意识里将“老照片+旧信件”这种旧日档案配方等同于“真实性”的思维惯性。

  即便这一作品是虚构的摄影档案,但它确实立足于既有史实,以作为观看历史某一截面、局部的作者(我们)为核心,对历史作出个人层面的回应,不希望也不可能对“事实”构成实质性的影响。这是这组作品的根。前面也说到,这组作品素材照片的内容,是我二人较为熟悉但又未曾直接经历的过往,一部分关于我父亲津津乐道的往事,一部分与福州这座城市1980年代居民和游客的旅游样态相关,这两方面都于许雷和我都是有间接经验的。我们尝试以这些可以被等同于历史断点的“大众档案”为蓝本,对个人的历史作出半架空的梳理和回应。我希望能够通过加工父亲年轻时在新疆当兵的照片,让父亲热衷谈及的往事与具体的影像关联起来,想依靠一种“伪体验”的路径设法设身处地,以此揣测父亲的那段经历如何塑造了后来的他。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去探索他的历史。

  这项重探历史的尝试同时刮擦着另一个与历史相关的话题:记忆。三十多年意味着一代人的更迭,“过去”作为一种时态,跟着时间不断朝后退去。当下的我们必然无法全然体验隔代的经验,我们与某个历史时段或节点的时间距离一天天拉大,而记忆(如果有的话)的质量也在一天天退散。许雷未曾有过在1980年代与人假设胶片机自在的经历,我亦无缘与父亲在新疆草原共执刚钢枪。不过,这不尽然是坏事。当我们面对着纯粹的过去以及它与我们的距离,在目不可及的同时也收获了自由。

  许雷:我们当时讨论的就是尽量还原那个年代真实的场景,所以能做到真实就不必去“作假”。邮票是在网络上淘到的那个时代的邮票,我当时还曾试图淘一些当时的信纸,但是可能这种东西当时使用非常普遍,而且好像形式上也变化不是太大,所以旧货市场上基本没见到80年代的信纸,好在我们学校小卖部售卖的信纸还是学校印刷厂用早就淘汰的技术印制的信纸,形式质感基本和80年代一致,所以就采用了这种信纸。邮戳也颇费心思,有搜集了一些图片和资料,参照当时信件的邮戳,用PS划了个图样(但是因为研究不够深透,而且存在不一样的地区差异,所以不够精准,有些虚构和不真实),再在某宝上做了光敏印章,日期是使用现成购买的可以调整日期的戳,但是字体大小和格式的选择也颇费周折,选择了好几款才定下来最终用的这一个。

  在老照片的考量上,一是代表性,虽然这是个有点伪命题的名词,但是所谓“代表性”在大多数了解福州的人心目中还是能够区分的;再就是易获得性,那个年代存在大量的留影合照,但是我们也可以收集到的,可利用的毕竟是有限的,当时利用互联网,古玩市场,老照片收藏家等各个途径获取了大量的照片;最后是可加工性,比如光影,阴暗,角度等,能否和我现有照片中的个人头像能够比较好的契合,虽然是在“作假”,但也想不至于“太假”。

  何博:设置“”作为写信的主要内容,源于我们都感觉,在自己有限的经验里,中国1980年代摄影“创作”以及爱好者的日常拍摄中很少涉及。由此,我们想试试让这一当下早已不新鲜的行为穿越到20多年前(相较于2016年)的那个过往,看看在彼时的语境下,可以围绕讨论些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我所扮演的驻扎于新疆的文艺兵,在信件里介绍了我与战友(其中亦有好友)合作的体验和心得:我们在部队里实施文艺工作中(电影放映、主持、跳舞等)进行的;在室内室外不同场合中,跟战友们做的导演式群体和不慎触发快门时的偶然。另外,一些围绕照片展开的叙事也向作为笔友的许雷展示了我的内心活动,比如我寄给许雷的最后一批照片,是我与好友、我与单恋之姑娘的两张,展示了我深陷于友谊和爱情之间的纠结、惶惑。而这些照片本身又都是假的——简单粗暴地把老照片里的人换了头而已。这一明显的错位,也许能成为激起读者各类反馈的开端吧。

  许雷:我们这一个项目中信件的交流是基于彼此已经是比较熟悉的笔友且有共同的朋友,从我的第一封信开始就自然而然写起,没做过多寒暄或铺垫,我寄给何博的第一张照片中就出现了我的两位好友,且何博回信中表示认识此二人。为什么以“”这种形式为交流的主要内容,我记得当时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既想让自己出现在照片里,又想以摄影爱好者的身份来探讨对于摄影的思考。如果是其他人拍摄我们的话,我们作为“摄影爱好者”的这个身份就无法很好的融入到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去。虽然专对于“”这种形式的探讨和交流对于80年代来说有些超前,但是毕竟这个功能是多数相机的标配,所以“摄影爱好者”以“”来创作也并不违和。出于向观众或者读者“解释”的需要,何博的第二封信以及我的第三封信里还专门对“”这种形式中创作者的认定标准与范畴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这也呼应了我们最终选择“”这一交流主题,但是有时选用的照片在实际中看起来并不完全像“”所得的一种自圆其说吧。

  何博:在之前的展览中,一部分观众刚开始深信不疑,直到最后也觉得是常规的旧物档案展。这是我从一些观者离开我们的展区之后,被我听到的交谈片段里得知的。这也说明他们应该没有读作品阐述:)当然也有人能发现不同的破绽,然后嘴里蹦出“这假的吧!”。所以人们在“摄影展”里看作品,也许下意识还是相信看到的照片们都“应该”是真的?哈哈。

  过往每次展览时,这组作品必须展示原件(原始信件、信封和在过期相纸上被放大的照片),方能达到激发观众思考档案与真实性关系的效果。这说明,承载作品的材料本身对于阅读这个作品的必要性,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对它的复制展呈或者网上呈现会折损它的意义。所以这组作品完成后的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它变成书,会不会是展示原作之外的另一个合理途径?相较于展览中被放置在档案柜里,死气沉沉地躺着,我确实希望它可以以纸质的、可翻阅的形态(如同它原本的那样)被更多人看到。前一个状态是这个作品背负的年代的“结果”,而后一个状态则是它“活着”的样子。

  2020年6月,我联系了石真。之前做杂志编辑的时候就跟她有合作,后来也一起做过展览。我很喜欢她做书的风格和调性,也感觉她会对这个作品有兴趣。然后,便一拍即合。她的脑洞和严谨性都让我觉得很踏实。两年多的讨论,最终我们决定,将真姨书房自身也拉进这个作品的逻辑里,让它作为1980年代的摄影杂志来“刊登”这些特殊的“读者来稿”。至此,如何让《者:尺笺传影》合理地成为“书”,也解决了。希望这种所谓的“元叙事”,能再次让观众(读者)意识到眼之所见不等于真相,以及,眼之所见如何被构建成真相。

  许雷:在比较抽象的艺术摄影展览中,我们这个应该是比较“接地气”的,在集美阿尔勒展览中,我突然听到观众说“哎呀,这个我能看懂!”,原来是她一转身看到了我们最后在福州鼓山的大幅合影照。也有认真观展和研读作品的艺术专业学生就我们创作的心路历程向我们提问题,很想明白我们之间在创作过程中到底是怎么交流互动的,是“脚本式”刻意的设计好的“按部就班”,还是下一封真的就是在对方书信的基础上创作的。

  何博很早就和我提过几次,说我们这个作品很适合做成摄影书,他也一直在业内寻找较为贴切的合作伙伴,直到他去欧洲继续进修之后,和我提到真姨书房比较有兴趣,然后也和我进行了几次细节的沟通,最后再就是石真和何博和我一起开了一个线上会议,梳理了一些大的原则和思路。作为我来说还是挺感慨的,7年前一次用心的创作,也是和“摄影”离得最近的一次,后面几年因为种种原因吧,没有从事摄影相关工作,突然能真真切切的以纸质形式捧读当时的作品,虽不至于老泪纵横,但是内心总免不了的悸动,让我重温当时的感动和投入。

  许雷,1983年出生于山东,2005年在山东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福建师范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有效学习摄影,主要关注中国摄影史论,影像在历史传承中的地位和意义以及老照片在摄影史中的意义等。

  许雷作品多次被各级各类媒体采用,《者:尺笺传影》(与何博合作)参展2016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2017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18年刷屏/劳作:2018 AMNUA摄影展,2019丽水国际摄影节等。

  何博,1989年出⽣于四川省德阳市,是一名基于摄影图像的艺术创作者、写作者、教育者和策展人。何博于2015年取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图片摄影创作及理论方向),攻读硕士期间曾赴法国巴黎第⼋大学交流。毕业后任教于四川传媒学院摄影系(2015-2016),之后就职于《中国摄影》杂志社,担任编辑(2016-2021)。2023年毕业于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KABK)“摄影与社会”硕士项目(MAPS)。

  何博的艺术实践主要涉及现成图像的再创作及其理论,图像和文本之间的叙事关系,战争、灾难和暴力背景下的沟通障碍,档案和记忆的虚构性,以及摄影图像在构建历史和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功能及效果等方面。与其他人的合作以及受众的参与,是何博艺术实践重要的环节。目前,何博尝试处理2008年四川地震背景下记忆和后记忆的线年“瑞士Verzasca山谷驻留项目”,获荷兰LensCulture曝光奖评委选择奖(2020年),入选荷兰Foam Talent Call(2018年)、第9届三影堂摄影奖(2017年),获2016年、2018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2018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优秀展览奖。其作品曾在阿姆斯特丹、海牙、纽约、伦敦、法兰克福、赫尔辛基、洛迦诺、堡、曼谷、清迈,以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国内外多地展出。

优游彩票ub8登录

优游彩票ub8登录是中国印章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是生产印章材料、印章设备、玩具印章、文具、文化用品的专业企业, 欢迎来电咨询!

版权所有:优游彩票ub8官网登录_优游彩票网 | 粤ICP备11064514号-2

优游彩票官网登陆 | 优游彩票网 |